疫情给移动学习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国药大学移动学习发展背景
直至2019年,国药大学一直较为注重的均是线下学习。随着大学进入第七个年头,国药大学希望能够发展出“第二条曲线”,进一步寻找更多的突破点,那从何处寻找这样的突破点便成了企业当时思考较多的问题:线下培训的成熟度已经相对较高,各个负责人员的工作量也已趋于饱和,因此线下学习的突破空间较为有限;另外,国药大学作为总部,客户涵盖了企业中大量三四级子公司员工,在培训量日益增加的今天,线下培训显然需要较高的经济成本。综上,国药大学决定将移动学习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学习方式之一。
早在2019年以前,国药大学已经在E-HR系统中嵌入过在线学习的功能,但是更多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手段。2019年起,国药大学搭建了专门的移动学习平台及APP入口,至2019年底已经有近2万个账号注册开通。
虽然移动学习在国药大学的运营之下已在企业内快速铺开落地,但是国药大学仍对其做了一定的战略规划,希望能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运营好移动学习。

疫情前移动学习整体定位与发展路径
Part 1
定位
对于国药大学而言,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之间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协同的关系,各自都有着清晰的定位。
线下培训的课程往往开发时间较长,内容也更为丰富,生命周期更长,它支持的是成熟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有大量的知识、技能需要通过线下培训被更多人复制和学习,并且学习要求较高,员工必须学得较为精深,不断磨练实践。
如果说线下培训是“饕餮盛宴”,那线上学习更接近于“快餐”,它的开发速度很快,受众也广,生命周期较短,它支持的是快速发展或正在发展的业务。线上培训的知识或者技能往往难度并不会特别高,员工对其也只要简单掌握即可。
Part 2
发展路径
疫情爆发前国药大学将移动学习的发展路径主要分为3个时期:


疫情后平台建构的具体阶段及模式
随着疫情的爆发,企业内移动学习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国药大学趁此机会,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之上,对移动学习的发展路径及模式做了更为细致的规划与设计。

Part 1
2019-2021平台建构阶段
目前国药大学正处于平台构建阶段,在这一阶段国药大学致力于完善大学某块的建设,将线上学习的一系列机制、内容、方法论辐射至子公司,并赋能子公司中所有参与到这个工程中的人员。从大学模块建设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三块内容:
E-Learning
即线上课程学习,线上课程体系与线下课程体系相对应,有管理类、专业类、内训师类的课程,因此国药更多是以岗位为基础,对应某一岗位形成学习地图,从而搭配相应的线上课程;针对某些群体,如新员工等,国药会也会搭配适合这个群体的课程包。这与传统的线上课程学习相比更为体系化,而不是将单独的、零散的课程呈现给员工。这些课程包也可以供有需要的子公司直接使用,从而达到赋能的目的。同时,国药大学开发了专门的线上项目,这些项目更接近于“产品”,由课程、讲师、平台、机制等资源有机组合而成。总而言之,对于国药大学而言,线上学习体系的最小颗粒并非是课程,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产品,这些产品由各种资源支撑而成,再通过机制确保资源与产品的正常运行,最后达成战略目标与业务目标。
栏目
包含一些主题化的录播和直播节目,作为学习形式的一种补充。之所以称之为“栏目”,是因为国药大学希望能够将线上学习平台上的部分内容品牌化,并且一直延续下去。国药大学当前开发了3档节目,分别是:
远见
是一档面向全员的录播节目,主要内容为医药行业、公司未来趋势、政策的解读,重大事件的发布等;
开讲
吧
该栏目是基于业务条线不同情况来打造的,需要让各个条线的负责人参与进来,共同设计栏目内容。如:企业层面对于财务部有了新的政策的调整,业务条线负责人可以在节目中详细说明新政策的具体内容,国药大学负责将这些内容制作为产品和节目,并且辅助业务条线进行营销和号召,各负责人将节目内容在条线内的宣传渠道进行辐射。这有效地提高了沟通效率,也提升了各个业务条线的参与度;
高能
国药人
国药大学想从子公司中挖掘出优秀的业务人员、项目经理等,让他们通过访谈等形式讲述自己的职业故事,从而打造一批内部的业务“网红”,可见这个栏目的受众是整个企业中和这些“网红”从事同样业务的人员。目前该栏目仍在尝试阶段,未来国药希望能让各子公司自行推荐更多人员,让内容更加草根与贴近民间。
内部“知乎问答”
为了实现学习内容的敏捷开发与快速迭代,国药大学于2020年上线了内部的知乎平台,即学习社群,目前仍处于试水阶段。该平台的定位为“以内部的智慧解决内部的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精神和思维。学员既可以在该平台上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问题。国药大学负责将问答板块的机制建立好,包括:引导学员问什么样的问题,从问答中去发掘优秀的内容与专家等。在挖掘和摘取了好的问答后,国药大学会将这些内容进一步沉淀、梳理,形成“国药宝典”。之所以要形成国药宝典是因为企业内各种碎片化的知识(如:名词的解释等)缺乏一个体系化的机制进行沉淀,借助问答平台企业便有机会将大家应知、应会的碎片化内容进行整合。在当前的试水阶段,国药大学开展了相应的“铺垫工作”,如:邀约总部各职能部门人员在平台上先提出一些与业务相关的问题,再做出解答。这便起到“打板”的作用,让学员明确了解在这个平台上该问什么,该答什么。
Part 2
2022-2024平台完善阶段
虽然该阶段尚未实现,但国药大学基于现有的实践已经绘制了清晰的规划蓝图。该阶段主要目标便是E-Learning、栏目、知乎问答三个模块之间实现资源相互支持、机制相互协调、形式相互促进。另外,如果说平台建构阶段国药大学总部负责线上资源整合,对于子公司是“赋能”,提升内部营销能力。那到了这一阶段,部分子公司若有能力也可以尝试进行线上资源的打造、线上讲师的培养,自主性和能力更强。
那么如何实现资源相互支持、机制相互协调、形式相互促进?国药大学设想的模式如下:

疫情给移动学习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提升移动学习在企业内的发展速度与影响力
国药大学的定位更接近于企业内的“学习共享服务中心”、“内部的乙方”,因此在推广移动学习时,并非采用自上而下式的行政指令强制员工使用,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开发和内部的营销,从而吸引各子公司报名参与。虽然在开展移动学习后已经有两万多名员工注册了账号,但是要持续维持其活跃度,让员工形成学习习惯,仍是国药大学在前期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去解决的挑战点。
在疫情爆发后,员工在移动学习平台上学习的活跃度明显有了一定的提升,高管对于移动学习的关注度也更高。原本不习惯使用线上手段学习的员工在疫情期间不得不使用移动学习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习惯便悄然养成。国药大学趁着这一时机,设计、讨论了多个线上项目,在复工后这些项目均稳步推出,以上变化都助推了移动学习的发展,大大提升了移动学习在企业内的影响力。
课程资源更为丰富
疫情期间,国药大学一方面加大了对外购买课程的力度,使资源更加丰富和精品化;另一方面企业邀请了部分内部专家解读疫情下的行业政策、税务政策,紧跟时事。除了对这些短平快的课程内容进行了丰富与更新,复工后国药大学还开展了多个需要投入大量运营资源的在线培训项目。这些举措都进一步地使E-Learning模块趋于成熟。
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出一批线上授课的内训师
课程与讲师一直是国药大学重点打造的学习资源,线上课程对应的便是线上讲师。虽然在企业内尚未形成专门的“线上内训师”的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国药大学意识到线上内训师与传统的线下内训师相比,授课能力要求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培训来进行培养。目前国药针对这一现状,主要有如下的设想与尝试:

洞察:疫情结束后会给移动学习留下什么?
来源:人力资源智享会《 疫情之后人力资源的新常态调研报告 》